查看原文
其他

班布尔汗:冰火世界中草原帝国的秘密

2015-07-31 班布尔汗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一个可能终生没有见过真正游牧民族的美国作家,却比曾在牧区生活的知青更能了解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这真不知该归结为天赋还是态度。


历史让人着迷,历史小说更让人着迷,那些隐藏在故纸堆中的人物,通过合理的虚构被还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当中,变得生动鲜活,有血有肉。

但历史小说是很不容易写好的,虚构太多,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拘泥太多,又会失去文学的趣味。《三国演义》算是拿捏得很好的,七分实三分虚,让多少代读者欲罢不能,以至于人们心中的三国人物,几乎都是演义中的形象。关羽、诸葛亮们比真实的还要光彩照人,而周瑜、鲁肃等人却着实受了委屈,也难怪章学诚有“惑乱观者”的批评。

按说,《冰与火之歌》是魔幻小说,而绝非历史小说。乔治·马丁完全虚构了一个中古世界,地理、历史、政治、人物完全由他凭空缔造,其中还有着魔法、龙、异鬼等等魔幻因素。可说和历史完全无关。

但是,马丁所缔造的世界,可不是凭空而来,只要稍稍留心,便会发现,历史在《冰与火之歌中》无处不在。维斯特洛大陆的地貌、形状,岂不就是放大版的大不列颠岛?先民“森林之子”,难道没有崇尚“德鲁伊”的凯尔特先民的影子?叹为观止的绝境长城,不会让人想到哈德良长城?而七大王国更根本就是英格兰在五世纪到九世纪的“七国时代”的翻版。尤其是维斯特洛的首都君临城(King's Landing),又和英国的首都伦敦(London)多么相像。就连被书中的人物奉为至宝的“瓦雷利亚钢”,上面“水波状的纹路”和轻便、锋利、不生锈的特征,恐怕也会让人想到著名的大马士革钢。

至于书中所描写的国王、贵族、封臣、骑士、佣兵乃至平民,在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阴谋以及宣誓、封赐等等仪轨,更是一副全景式的欧洲中世纪画卷。没有兴趣看欧洲古代史的人们,看了这部小说,对欧洲中世纪的政治面貌也就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而更让人不得不钦佩的,是马丁老爷子在一些注定成为引子和过客的人物或族群的设计都细致而严谨,没有丝毫的马虎。

比如游牧民多拉斯克人。

▲注:龙女和卓戈卡奥的婚礼。

这个彪悍、野蛮、战力惊人的部族,是“龙母”丹妮莉丝最初要依靠的力量,他们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不论男女,均赤裸胸膛,外罩彩绘皮背心,捆上马鬃绑腿,腰系青铜饰带。男性战士们用油坑里的动物脂肪把长长的发辫抹得乌黑光亮。”尤其是其首领卓戈卡奥,因为从未战败,因此头发也从未剪过,“卓戈的发辫黑亮宛如午夜长空,涂抹了香油,看起来沉甸甸的,上面系有许多金属小铃,随他行动而当啷作响。他的长发过腰,超过臀部,尾端轻拂着大腿。”

这样的出场,可称惊艳。人们只看到多拉斯克人的装束和形象,便已经期待他们日后踏上维斯特洛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不过,这样的描写,应是马丁为了突出游牧民的特色而自行创造的,和现实关联不大。现实中的游牧民,无论匈奴、突厥还是蒙古,即使是在炎热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也不会袒胸露背,动不动便要秀一秀自己的肌肉的。在自然条件严酷的草原、荒漠中,阳光、烈风都十分厉害,游牧民为了保护自己,总是穿戴相当厚实的衣服,比如现在还存在的蒙古袍、阿拉伯长袍,这并不是保守,而是自然之母教会的自全之道。至于为了彰显荣誉而不剪发,这更不符合现实。与战斗旦夕不离的游牧民们,最强调的便是轻便,他们需要随时警惕来自敌人的袭击,即使身处最强大的部落,也无法确保没有敌人会骑着马冲到自己的毡房前。那么,如此长的发辫,在战斗中实在不方便。要是在打斗中被抓住了辫子,岂不就得任人宰割了?我曾听有人认为多拉斯克人的发辫是参考了满族人。这实在是误会,满族人入关前的发辫,其实是很短的,头部四周头发剃光,留下脑后的头发编成辫子,但最长也不过尺。至于入关后,出现了长至腰际的辫子,那是承平日久才形成的。

▲图:满族人的辫子样式变化

而之后的描写,马丁便越来越向着现实中的游牧民靠近了。

比如饮食。“多斯拉克人惯饮发酵马奶”,这便是马奶酒。马是游牧民最重要的财产,乃是五畜之首,牧民们用在养马上的力气远远多于牛羊驼。现在人们总认为牛奶、羊奶是牧民们极看重的,其实远比不上马奶。马奶味甘而酸,营养丰富,极适合做饮料。进行发酵后,酸甜可口,解乏祛病,是游牧民最喜欢的酒类。元朝建立后,虽然早有汉地各种酒类乃至葡萄酒等稀罕物,可蒙古贵族们仍钟情于马奶酒,宫廷中有专门制作马奶酒的匠人,为皇室酿造最醇的马奶酒。

▲图:行军途中的多斯拉克人

比如武器。多拉斯克人使用“亚拉克弯刀”,“这是一种半剑半镰刀的武器,刀刃很长、利如剃刀”。马背上民族的武器一般都是弯刀,在战马对冲之间,弯道可以充分地化解阻力,灵活地攻击敌人,而且要比欧洲骑士使用的如十字架般的长剑节省很多钢铁,这对于缺乏钢铁的游牧民族来说,可是至关重要。

▲图:亚拉克弯刀对战

比如组织形式。多拉斯克人的部落是“卡拉萨”,由一个卡奥来统治,卡拉萨下面则是“卡斯”,由“寇”,也就是仅次于卡奥的首领来带领。现实中游牧民也是如此,一个大首领,除了自己直属部众,还有地位较低的贵族率领的小部落。匈奴单于之下,有左右谷蠡王,左右贤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蒙古可汗之下,则是左右诸王,左右万户,万户之下是千户、百户、十户。

比如首领的侍卫。多拉斯克人的卡奥有自己的血盟卫,“血盟卫不只是侍卫,他们更是卡奥的手足兄弟,他的影子,他最剽悍的朋友。卓戈与他们互以‘吾血之血’相称,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共享同一生命。依照马王的古老传统,卡奥若死,血盟卫亦需随行,以陪伴他走过夜晚的国度。若卡奥死于敌人之手,则他们需先为其复仇,然后欣喜地自杀殉葬。”游牧民在严酷的环境中养成了剽悍的习性,首领必须是强者,但强者也需要保卫。所以很多著名的游牧民族英雄身边总有着最勇猛和忠诚的武士。成吉思汗身边有着著名的“四杰”、“四獒”,木华黎、博尔术、速不台、者勒蔑、哲别等等,他们被称为“那可儿”,也就是“伴当”。这些人与成吉思汗的关系亦臣亦友,相互谨守着“彼此相顾,彼此永勿以恶语相侵而相弃”的誓言,之间的羁绊甚至超过了一奶同胞。当然,可汗死后,这些伴当是不会殉葬的,因为他们还有着保卫和辅佐可汗子嗣的职责。

▲图:内蒙古乌兰浩特成吉思汗庙内的金像

而更有意思的,是对多拉斯克人的圣城“维斯·多斯拉克”的描写。这是一个巨大的融汇多种文明的城市,“在西方的自由贸易城邦,塔楼、豪宅、房舍、桥梁、店铺和厅堂统统拥挤一块,而维斯多斯拉克却是慵懒地延展四方,沐浴在暖阳下,显得古老、傲慢而空虚。”

现实中游牧民所建立的城市也总是这样成为多种文明的聚合物。匈奴帝国的阿提拉,在他的统治中心不仅有“用抛光的木板建造,外面包围有木质外壳”的宫殿,还建有哥特人特色的塔楼,甚至还专门效仿罗马人的洗浴习俗,建造了浴室。著名的元大都,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对于天子之城的规划进行设计,九经九纬的道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轴线分明。而同时,在宫殿建筑上则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与藏族建筑、伊斯兰建筑以及蒙古民族习惯相结合,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宫殿群,如宫城中众多的温室浴室、顶殿、棕毛殿、水晶殿、畏吾尔殿等殿宇与大明殿、延春阁、玉德殿等中原宫殿建筑一起鳞次栉比。

除此之外,诸如“多斯拉克人只追随强者”,卡奥死后如果没有强大的继承人,卡拉萨便会分崩离析;“对多斯拉克人而言,只要马不能喝的水就是不洁的东西”;当卡奥感谢救下自己妻子的莫尔蒙爵士时,是任他从自己的马群中挑选一匹好马。这些细节,也只有真正了解过游牧民族历史的人,才能写得出来。有人说《冰与火之歌》更像是一部虚构世界的平行历史小说,诚哉斯言。

而让我最佩服马丁老人家的,是他将多拉斯克人的图腾设定为马——卡奥被称为“马王”,圣城维斯·多斯拉克的“马门”乃是两匹巨大的青铜骏马组成,卡奥未出生的孩子受到最高贵的祝福是“王子骑着马,他将成为骑着世界的骏马”。

▲图:《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中的多斯拉克“马门”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是他们的最重要财产,更是他们生命,是他们立足于天地之间的战友。他们从幼年时便要以马为伴,骑马驰骋,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出马的重要。蒙古、突厥的史诗中,经常描述英雄及其骏马一起从天而降投胎人间,英雄只有和骏马在一起,才会显得神圣。而马,也是游牧民族永远的图腾。成吉思汗在建立蒙古汗国时,以查干苏力德,也就是九斿白纛作为自己的旗帜——“查干苏力德以玄铁制成,至尊九数,旗杆高十三尺,天驹白鬃为缨”。而所谓天驹白鬃,便是九匹纯白色战马的鬃毛。

马丁老爷子给虚构游牧民多拉斯克人的图腾设定为马,这实在比无端地把游牧民的图腾臆想为狼靠谱得多。一个可能终生没有见过真正游牧民族的美国作家,却比曾在牧区生活的知青更能了解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这真不知该归结为天赋还是态度。

▲图注:鄂尔多斯市也有一人“马门”雕塑

记得在看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也是一部并非历史小说,却处处透出历史厚重感的侦探小说时,其导读中有“比绝大多数正统的历史著作还严谨,还磊落”的评价。这句话送给《冰与火之歌》也许并不合适,但作为魔幻小说,给读者的感觉比很多历史小说更为厚重和真实,想来是不算过誉的。



作者:班布尔汗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蒙族,历史作家,著有《最后的可汗》等。


点击“阅读原文”,到腾讯视频观看《权力的游戏》第五季,每周一至周五零点更新一集

以下视频为第五季的官方预告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h0146gvcmjn&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